本頁的 翻譯文本
自由軟體即使不以 自由 命名,一樣也能獲致 自由 的實質,但我們還是要這個名稱。
理由是:名稱代表意味,不同字眼傳導不同理念。
一九九八年,自由軟體社群的某些人,開始改用 ``開放源碼軟體 (open source software)'' 來替代 ``自由軟體 (free software)'' 之名。「開放源碼」這個詞,迅即連結到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思維、不同的價值,甚至成為自由精神的新式檢驗尺。現在,自由軟體運動與開放源碼運動,已經 各有分野 。雖然實務上兩者能一起工作,底子卻有不同視界與不同目標。
兩個運動在基本層面的差別,係起於他們的價值信念,與他們看待世界的方法。就開放源碼運動而言,源碼伴隨軟體散播係實質必要,不是道德訴求。
有人這麼說,「開放源碼是一種開發軟體的方法論;自由軟體則是社會運動。」
開放源碼運動認為,非自由軟體 (non-free software) 還算是湊合理想的替代案。而自由軟體運動認為,非自由軟體之存在,即表徵了社會問題的存在,針對這個問題,自由軟體就是解決方案。
想像自由軟體社群是個國家,兩個運動路線就像是一國之內有兩個政黨。
六十年代激進團體的活動歷程,使人們對黨派之爭有這樣的認知: 組織的割裂起因於任事與政策的不一致見解,異議陣營對峙若敵。 或至少可說,無論這個認知是否合乎史實,人們的印象大概就是那樣。
自由與開放兩個運動陣營之間,完全不同於上述那回事。他們的基本原則不同,但實務層面的方針大致相同。兩者能共同成就特定的計畫。自由陣營不將開放陣營當作敵人。 私權軟體才是敵人 。
自由軟體運動者不反對開放源碼運動,但這不表示兩者可以含糊畫上等號。我們承認 ``open source'' 對自由軟體社群有貢獻,然而,我們期望人們認識到,自由軟體社群的始創就是植根於 ``free software'' 的理念。對於我們的成果,我們期待人們聯想到自由軟體的價值信念以及哲學觀,不是聯想到開放源碼宣揚的觀念。我們要人們看見我們,我們不希望掩蔽在 ``open source'' 的光芒後。為免於 ``free'' 被視為 ``open'' 的一個分流,我們忍痛避用 ``開放的(open)'' 這字眼代稱自由軟體,也不使用 ``非開放的、封閉的(closed)'' 稱呼非自由軟體。
因此,當您談論我們的作為,以及談論我們的軟體--比如 GNU/Linux 作業系統,請說:自由軟體運動,而不是冠稱他名。
底下針對 ``free software'' 以及 ``open source'' 兩種措辭做比較。告訴您為何 ``open source'' 條款沒有解決一切問題,反而製造其它問題。
這個名稱 ``free software'' 包含模糊點,導致一個意外的解釋: 「免付費的軟體」 ;同時,也含有它企圖傳達的意味: 「給予使用者明確程度自由的軟體」 。我們有 更精確的定義 以因應問題,但是,光釐正它的定義不能全然消除障礙。如果能找到精準的正確措辭、一個不引起其它疑問的措辭,那樣當然比較好。
糟糕的是,能夠置換 ``free'' 的一切英文字彙,都有各自的問題。我們嘗試各方人士建議的字,也沒有找到足可一言以蔽的字。每個提案都有類似的語義之疑,甚至更慘,包括 ``opensource software'' 也不成。
就兩個運動陣營的正式定義 (官方定義)而言, ``open source software'' 幾乎等於 ``free software'' ;不過,某些方面 ``open source'' 稍嫌鬆散,且他們引進的部分條款,給使用者帶來拘束,在我們的考量上不能接受。
此外, ``open source'' 顯然表示「您可以檢視源碼」。這個判準比自由軟體想要的更形薄弱,因為它儘管可以包羅自由軟體,但其它的 半自由軟體 以及某些 私權軟體 都可以混過字義漏洞。
``open source'' 所表示的意思,已脫離原先倡議者的訴求。結果造成大多人誤解它的本意。來看看作家 Neal Stephenson如何解釋 ``open source'' :
Linux 是開放源碼軟體,意味著、當然的,無論誰都能拿到它的軟體源碼。
我想 Neal Stephenson 並未鄭重其事地理解 ``open source'' 的正式定義。我想,他只是單純顧名思義。堪薩斯州政府的官樣言論中,也表現類似程度的認知:
開放源碼軟體的實用層面。它的程式源碼可以自由且公開流通,至於使用者能夠利用其源碼做什麼事,則視各色不一的附帶條款之容許程度。
當然了,就像我們對於 ``free software'' 定義的苦心,主張開放源碼的人士也曾嘗試作出更精確的定義。
然而 ``free software'' 的解釋是簡單的。讓我們讀出這句話「自由言論 (freespeech) ,免費啤酒 (free beer)」 ,只消掌握其中 ``free'' 的一語雙義,誰都能夠不再錯解自由軟體的 ``free'' 意味。至於 ``open source'' 則沒有這般簡潔涵蓋正式定義的方案,這同時顯示我們大可不必改用 ``open source'' 來代稱自由軟體。
``open source software'' 的主旨源於部分人對於 ``free software'' 感到不安。那是事實:
談論有關自由的話題、談論道德倫理的議題、談論公眾義務以及個己權益,等同於促使群眾思及他們一向以為無關緊要的事物。那將引發情感的不悅、以及某些人士的抵制。
因為 ``free'' 的理念,危及「群眾不關切這些事,較能維持社會穩定」的迂腐幻想。
幾年前的自由軟體開發者們,注意到問題癥結,開始探究一個能免除困局的新思維。他們意識到,如果對於倫理與自由理念保持靜默,只衡量能夠立即帶來實質利益的自由軟體,他們或許能更有效率地「銷售」適當軟體給適用客戶,特別是企業界的對象。而 ``open source'' 理念正好是實踐之方,因為供出源碼「讓企業界感到更滿意」。開放源碼的新視野與新價值,就這樣蹦現出來。
這種思維已獲實證,依照這個理念運作有效。今天許多人士易轍到 ``free'' 的路線,就為此純粹實際的理由。目前為止這顯得很好,但我們謀求的並不到此為止!吸引人們接納自由軟體是工作的一部分,它只是跨出的第一步。
因上述目的而轉向自由軟體的用戶,旦有實際利益的任何考量浮現,遲早再改回私權的軟體。為數龐大的軟體公司企圖設計新的利誘管道,用戶難道會拒絕受惑嗎?除非他們十分明白且懂得評估自由軟體提供的自由之價--完全合乎自利考量的價值。這種理念有賴於我們的散播,且為實踐它,我們必須談談--自由。前面提及的“靜默族”對我們的社群相當有助益,但我們期待他們能理解“自由”更多些。
現在我們社群的“靜默族”不少,卻很欠缺對於--自由--的探討。大多數參與自由軟體者,可能是為了「讓企業界更滿意」而很少談及自由。軟體銷售業者尤其傾向這種姿態。有些 GNU/Linux 作業系統的套件散佈者,將私權質的軟體附裝到這個自由精神的系統上,他們鼓勵用戶將之視為利益,沒有告訴他們這是在自由之路開倒車。
我們不可能追上每個自由軟體的用戶,在他們採用自由軟體的同時轉知他們這個世界的知識。這是比如 Qt 之類的 非自由軟體 以及部分「非自由作業系統」的散佈商能在這片沃土耕作的原因。我們不因噎廢食放棄 ``free'' 字眼;我們要更多,不是更少,更多關於自由權益的探討。
因為 ``open source'' 的吸引力而帶來更多用戶投入我們社群,那當然是貢獻,但我們因此可能得更費力才有辦法讓他們把“自由”聽入耳中,我們必須更囉唆、更嘈雜的說「它是自由軟體,自由軟體給你自由!」
``open source'' 軟體的倡議者,想要讓該理念轉化為商標,認為那能避免該字眼遭到濫用。後來放棄初衷,因為它是個描述,不是個名稱,難以通過商標的認證規則;結果,在法律上 ``open source'' 與 ``free software'' 同樣「其使用場合得不受法定拘束。」我聽說許多軟體商的產品即使不符開放源碼的正式定義,仍然以 ``opensource'' 之名冠稱之;我也親見幾個實例。
將尋常使用的措辭轉變成商標能改變事態嗎?不盡然。
廠商發布意義不明確的公開聲明,以便使人們對其產品萌生 ``open source'' 的印象。例如 IBM對於它的一個不符 ``open'' 定義的產品如此聲稱:
一如開放源碼社群,我們…某…科技產品使用者,也能參與 IBM 的研發…
此聲明並未確實指出彼程式公開釋出源碼,許多聽見這個消息的人卻不會加以注意。 (我必須誠實告知讀者,後來 IBM 真的試著讓它變成自由軟體,並引入幾項條款使它 ``free'' 且 ``open source'' ;只不過,上述的聲明發表之初,它既不符合 ``free'' 也不是 ``open'' 。)
其次的案例, Cygnus Solutions 原意是組成一家自由軟體的公司,隨後也擴展業務到私權軟體的範疇,它為私權軟體作如此宣傳:
Cygnus Solutions 在開放源碼市場居領導地位,並將兩項產品投入 [GNU/]Linux 的市場。
與 IBM 不同的是, Cygnus Solutions 沒想要讓它的商品變成自由軟體,其性質也不傾向自由軟體。 Cygnus Solutions 並未確稱之為 ``open source software'' ,唯他們的措辭足以混淆視聽。
上面兩例表明了商標不能杜絕跟隨 ``open source'' 字眼而起的混淆。
其實,開放源碼的定義夠清楚了,夠清楚讓人看出典型非自由軟體不符開放的精神。那麼你是不是認為“開放源碼公司”的產品,當然就是 (或很接近) 自由軟體,是嗎?唉,許多公司卻想為 ``open source'' 賦予其它意味。
一九九八年八月 ``Open Source Developers Day'' (開放源碼開發者的紀念日) 會議上,幾個受邀的商業軟體商表示,他們能讓他們一部分產品變成自由軟體(或開放源碼)。他們的事業重心仍在開發其它私權的附加物 (軟體或 手冊) 以銷售給他們的自由軟體客戶。他們希望我們認同此舉的正當性,以便成為我們社群的一員,因為他們願意提供部分獲利,贊助自由軟體的開發。
實質上,他們想要為他們 (不開放源碼的)私權軟體贏得 ``open source'' 的正字戳印,只因為他們與自由軟體有點淵源、或者他們實際上開發過幾個自由軟體。 (某家公司的創始人,把他們的真心說得極為明白,自由軟體的社群本身就是自由軟體最強大的後援,他們因此也落得輕鬆。)
先前數年,許多公司投入自由軟體的開發。其中的幾些公司將主力傾注於非自由軟體,但也撥出資源為自由軟體工作;所以我們大可漠視他們的其它產品,而與他們合作發展自由軟體。我們真誠感謝他們對自由軟體的貢獻,毫無耿介他們另外從事的非自由軟體事業。
我們卻沒法子與前述的新公司採行同樣合作方式,事實上是他們不允准。這些公司積極迷亂群眾,企圖將自由與非自由兩碼事混為一談;他們意圖要我們裝傻,承認他們那些非自由軟體產品與我們的東西相同。他們把自己打扮成“開放源碼軟體公司”妄想動之以情,以為我們將因此升起好感而在這問題上打迷糊仗。
他們巧妙的文字遊戲,如果拿來操弄 ``free software'' 一樣奏效。但是他們似乎不想取用 ``free software'' 這個措辭;或許是 ``free'' 這個字眼不免令人聯想起理想主義,反而變成商人不欲碰觸的對象。正巧 ``open source'' 這個措辭,賜予他們搬弄文學的機會。
一九九八年尾的商展,尤其與 ``Linux'' 相關的作業系統是當紅嬌娃,來自某著名軟體公司的主管人有出場發表動人的演說。他可能受邀說明他的公司“支援”Linux 的決心。不妙的是,他們的“支援”意思是,將他們的 non-free 軟體搭配到 free 作業系統當中--易言之,他們想來自由社群劃地求售,而不是想要有所貢獻。
他說了 「要我們公開產品源碼係無可能的啦,但係我們或許同意`對內'公開源碼。假使我們允許客戶的系統支援部門碰觸源碼,他們可以自行排除程式的錯弊,我們則供應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我沒有當場筆記,這裡用詞只求旨趣,與原演說的用詞不盡相符。))
演說結束後,在座的某聽眾對我說 「他根本沒提到重點。」 是嗎?我倒以為他的含糊技巧真是一網打盡重點。
他的談話沒有漏掉開放源碼運動的要旨。開放源碼運動真的沒倡言使用者應有自由,只倡言源碼開放將可促進軟體發展得更快更好。這位演說者確實領會到這點;唯他不全盤履行開放源碼的精神,他打算將尋常用戶排除在外,只偏袒公司型客戶。
他沒有興趣照顧的,也正是 ``open source'' 的初衷所遺漏的:使用者 應得的 自由權益。
散播自由權益的理念是大大費力的事--所以需要您協力。那是我們堅持使用 GNU 計畫的 ``free software'' 此一措辭之緣故,它有利於本項事務的推動。如果您同意,自由權益與社群概念的重要性--不只為圖它帶來的現實利益--請加入我們,請使用 ``free software'' 這個措辭。
該論文收錄於 理查•史托曼的選文書籍 《自由軟體,自由社會》 。
參閱 相關文件 。
本頁的 翻譯文本
回到 GNU 計畫首頁 。
請將關於「自由軟體基金會」以及「GNU 計畫」的查詢送到
gnu@gnu.org 。也有
其它方式可以聯繫 自由軟體基金會。
請將失效鏈接以及其它網頁的更正(或建議)送到 webmasters@gnu.org 。
請查閱 翻譯讀我 以取得關於「協調」與「寄交」翻譯的資訊。
請將有關翻譯的問題送到
GNU/CTT 的
翻譯人員 。
翻譯: Canyon Tseng <asprots@ms21.hinet.net> 。
驗證: 劉 昭宏 <chliu@gnu.org> 。
Copyright (C) 2004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51 Franklin St, Fifth Floor, Boston, MA 02110, USA
Verbatim copying and distribution of this entire article is
permitted in any medium without royalty provided this notice is
preserved.
本文允許在不變更文件內容的前提下刊登在任何形式的媒體中,但需保留此聲明。
Updated: $Date: 2005/05/05 19:37:14 $ $Author: novalis $